再见,AK47

再见,AK47

AK-47创造者的荣耀与恐惧

在全世界,估计有这么十几个独立词汇,它们存在于不同的语种,被各国的人们熟知——不论是智利的农民还是日本的工人,不论你居住在英国的城市还是非洲的山区——所有人都认识“Taxi”(出租车),“Radio”(广播),“Coca-cola”(可口可乐)……还有“Kalashnikov”(卡拉什尼科夫)。人们口中最经常提及的俄罗斯人名不是“列宁”“斯大林”“戈尔巴乔夫”,而是,对的,是“卡拉什尼科夫”。

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1919年出生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农民家庭。他的母亲生有十八个孩子,但只有八个子女存活了下来。1930年对俄罗斯农民来说是最黑暗的一年,斯大林宣布苏联已经成功地从农业国转化为工业国,卡拉什尼科夫一家在这一转变中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十二岁的时候,米哈伊尔重新回到了西伯利亚,同行的还有他的父母以及四个兄弟姐妹。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展现了不同寻常的顽强和坚韧:因为不肯听天由命被关押到集中营,他两次从家里逃出来,步行回到位于一千多公里之外的家乡。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一把德国造手枪,枪身已经生锈,但米哈伊尔花费了几天几夜将它恢复原状,使其能够重新投入使用。应该就是在那个时候,他找到了自己终生的使命。但没过多久,因为有人向民兵举报,米哈伊尔被捕了。虽然被命令交出手枪,但他拒不承认曾经见过什么武器——在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一份认罪书将会导致什么后果。经过三天拉锯般的审问,在对方放松警惕的间隙,米哈伊尔逃了出来,前往哈萨克斯坦。在那里,他开始了作为技术工人的生涯。

1938年,卡拉什尼科夫应召入伍,成为坦克连的一名技师。估计从那时起,他开始显露作为武器制造大家的天赋。还不到二十岁,他已经为坦克发明许多特有装置。朱可夫将军个人对此印象深刻、称赞不已。

二战爆发后,他被派往前线。卡拉什尼科夫遭遇德军装甲车战队,身受重伤。被俘之后,经历了与德军七个月的周旋,他奇迹般地被获救了。这段时期,他的经历堪比最好的战争小说。“那时候,多亏了伤口的疼痛,日日夜夜,我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我要造一种专门打那帮法西斯孙子的武器。”五年的不懈努力后,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攻击型枪支AK-47诞生了。

有趣的是,这位了不起的制造大师甚至从未能完成自己的中学学业。“我是个天生的制造家。”他说,“我的大学就是书籍。”1949年,卡拉什尼科夫获得了斯大林奖。那是他人生中一个标志性的转折:这个曾经身份卑微的平民开始被上流社会所接纳。

之后,在连续六年被选为最高苏维埃人民代表之后,卡拉什尼科夫进入了克里姆林宫,成为其间的核心人物。然而,他从未真正融入共产主义政治,始终作为一个远观者,审视着那些比战场上更残酷、真实的权利斗争。

根据卡拉什尼科夫自己的说法,他将全部生命奉献给了自己的武器。从二十岁起,他的脑海中就只存有一个想法:发明世界上最好的武器,并不断将其完善来捍卫自己的国家。这个天生的能工巧匠自认当得起设计师这一称号。他在国外军火市场上声名远播,却可以自豪地宣称:不论是在哪,无论是和谁做生意,他从未在自己发明的武器的买卖中动过一个子儿。至于给那些在不久之后的战争中几乎毁灭了他的家园的武器申请专利的念头,他连动都没有动过。

事实上,AK-47的发明并不是一个奇迹。那是伴随着无数次的巨大失败、长期并艰苦工作的结果。卡拉什尼科夫能够客服这些困难,得益于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孩子,他身上那股与众不同的顽强,这一点在他童年时期就已经显露出来。重伤住院时,他就在笔记本上完成了几款武器的最初草稿,设计一件新武器的念头萦绕在他脑海中五年,直到炮兵总部决定试制他设计的几款样机。

专家认为,使得AK系列在同类武器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的独创之处在于:将操作枪闩回旋的零件置于炮筒上方一个气体再生制动的滚筒内。对于机械永动的渴望,从在西伯利亚流亡的灰暗岁月起始终存在于这位机械革新者的脑海,原因是机械的永动将为连续射击创造可能性。

同样,AK系列在武器零件的组装方法上也有很多创新。例如,枪体原本紧凑放置于同一袖珍模块的零件被分开,彼此间隔,仿佛悬浮于空气中。这就使得在对抗中,无论环境如何恶劣,在灰尘,泥浆和水中,卡氏武器都能使用,永远忠于职守,不会背叛自己的战士。

再见,AK47

不过,尽管斯大林在1949年就曾将那个年代以自己名字命名、象征最高荣誉的奖项颁发给卡拉什尼科夫,但这位苏联的最高领导者始终没能认识到这项发明的真正意义。之后的很多年中,军队里很少大批量采买这种攻击型武器。在红场的阅兵仪式中,游行的士兵常佩带着曾在二战中大放异彩的西蒙诺夫半突击步枪。

1953年,斯大林去世的时候,大部分士兵都不曾再见过AK-47。尼基塔·赫鲁晓夫上台后,更多关注炮弹和火箭的研发。时至今日,卡拉什尼科夫仍旧不能原谅赫鲁晓夫将火力部队称为远古时代的战术这一说法。

多年以来,在乌拉尔山脚下的工厂里,这位农民出身的制造家不断改进和完善着他的作品。巨大的伊热夫斯克兵工厂(译者注:与圣彼得堡以北卡累利阿地区的谢斯特罗列茨克兵工厂、莫斯科以南的图拉兵工厂并称为俄罗斯帝国的三大轻武器生产基地,主要生产AK系列突击步枪和赛加半自动霰弹枪,野牛突击步枪,SVD狙击步枪等),曾经制造了对抗拿破仑的火炮,也曾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每天向前线提供一万两千支火药而著称。也就是在那里,AK-47得到了批量化的生产,这件传奇武器在全球获得了无可匹敌的成功。

临近1950年末的时候,鉴于AK系列以及其适配弹药在其被发明后的六年所取得的成功,西方社会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苏联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战斗型武器。而在几年之后的越南战争中,更是印证了这一说法。慢慢的,先是苏联,之后是整个华沙条约组织国家的军队都装备了AK-47及其衍生武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越战爆发,各式各样的解放运动层出不穷,武器的选择带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区别、象征意义以及感情色彩。卡氏武器的神话也由此诞生。

2000年末,法国解放报盘点了所谓的“世纪之物”——尽管带着玩笑的意味,卡氏武器榜上有名,与其并肩的是电视、抗菌素以及乳罩……

卡氏武器在二十世纪或者确切地说,二十世纪后半段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它们到底是促进了人类解放抑或加倍了平民压迫?历史的天平到底会倾向于哪一边?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两种截然相反的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第一种运动的主战场在古巴,另外一种在布达佩斯。不久之后的越南战争中,由于AK系列对M16的压制,越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美国人的形象严重受损。

到了1968年,革命浪漫主义者,反殖民主义者和反帝国主义者占领了第三世界国家,并在西方年轻一代拥有一批支持者。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示威游行者四处高举着切·格瓦拉和胡志明的头像。翻看那个时代的照片,所有英雄的手中都握有AK-47。这足以证明这把枪在战士这个群体心中的地位。亚西尔·阿拉法特曾说:无论在哪,卡氏武器都是我们战士的荣耀。

跟随着印度支那和埃及的步伐,古巴,巴勒斯坦等众多第三世界国家团结起来。然而此时,苏联已经无法在AK系列武器及其仿制品的支配和分发上拥有优先权了。取而代之这一地位的是中国。

1968年八月,随着苏联武装进驻布拉格,一段不算光彩的岁月开始了。整个二十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全,世界都被恐怖主义氛围所笼罩。袭击贯穿了那个耸人听闻、民不聊生的灰色年代。在巴勒斯坦、德国、日本、意大利恐怖分子的手中,另一种人们熟知的AK形象逐渐清晰起来。这一事实使卡拉什尼科夫陷入巨大的失望漩涡,“我希望在人们眼中,我是那个为保卫家园,而不是恐怖袭击设计武器的人。”

然而,这位制造大家的噩梦才刚刚开始,世界上大规模野战爆发,卡氏武器无处不在,成为各个武装组织内讧、对抗的必要装备,无论在两伊战争中,黎巴嫩,安哥拉,埃塞俄比亚,柬埔寨的战场上都能发现他所设计的武器的存在……至此,AK系列以及其衍生品武装了55支不同的军队,为拥有不同意识形态的众多派别服务——意识形态的数量无法统计。当然了,有的武装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被称为意识形态的信仰。

这种糟糕的的状况愈演愈烈,阿富汗战争中,卡氏武器调转枪口对准苏维埃战士。那之后不久爆发的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冲突中,AK系列再次成为标志性武器。而发生在车臣的惨案每天提醒着人们,这恐怖的一切都还未结束。

很长时间以来,AK系列武器不只脱离了他的制造者的控制,甚至也逃离了俄国领导者的控制。审视自己的一生,卡拉什尼科夫承认:这件武器,已经完全独立于我的初衷。

这个人被自己的创造物所超越。

再见,AK47

文章摘自《AK-47,这把枪改变世界》

THE END